辭舊迎新過大年,春節記憶
元日
***安石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
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春節,中國傳統節日,炎黃子孫為此感到驕傲。
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,俗稱“年節”,傳統名稱為新年、大年、新歲,但口頭上又稱度歲、慶新歲、過年。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。在現代,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歷正月初一,但一般***少要到正月十五(上元節)新年才算結束,在民間,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,一直到正月十九。
節日起源
關于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,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,春節源于臘祭、源于巫術儀式說、源于鬼節說等,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。
公元前2000多年的,舜繼天子位,帶領著部下人員,祭拜天地。從此,人們把這當作歲首。
時間演變
春節以前也稱元旦,是在正月的天。而中國歷代的正月的設定日期卻并不一致:
夏朝用孟春(即正月)為正月。
商朝用臘月(十二月)為正月。
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定以十月為正月,漢朝初期沿用秦歷。
春節傳統
春節還是合家團圓、敦親祀祖的日子。除夕,全家歡聚一堂,吃罷“團年飯”,長輩給孩子們分發“壓歲錢”,一家人團坐“守歲”。元日子時交年時刻,鞭炮齊響,辭舊歲、迎新年的活動達于高潮。各家焚香致禮,敬天地、祭列祖,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,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。
春節時間從臘月二十三***正月初五,期間傳統活動還有:掃塵,守歲,拜年,貼春聯窗花與“福”字,貼年畫,燃爆竹,辦年貨等。
北方春節期間節令食品有:
臘八,粥年糕,餃子,元宵,春卷等。
地區特色
除海外各國的“唐人街”每年過春節外,據不完全統計,亞洲地區約有8個將農歷新年定為法定節假日。
各國“年”不同
在韓國、朝鮮和越南,農歷新年是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日。在朝鮮半島, 農歷新年被稱為年節或“舊正”,正月初一***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。越南農歷新年假期從除夕***正月初三,加上周六日換休,共6天。
團圓和聚餐
每逢“舊正”,韓國也會因數千萬人大流動而面臨“春運”的難題。好在韓國國土面積不大、公路交通網又比較發達,加上幾乎家家戶戶有汽車,因此大部分韓國人會選擇開車回家過節。
“祭祖”和“感恩”
新年鐘聲一敲響,越南民眾會開始祭拜祖先。象征天地五行的五果盤是必不可少的供品,既表達對祖先的感謝,也有希冀新年如意、安康和好運的意思。
神話傳熬年守歲
熬年守歲,是在舊年的后夜里不睡覺,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,也叫除夕守歲,俗名“熬年”。萬年歷法說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,據說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。
桃符傳說
宋代***安石在《元日》這首詩中寫道:“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”,形容初日的光亮。詩中的“桃”和“符”是互文,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—除舊布新。
貼春聯、門神
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,第二天夜里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。其后,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,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。由于中國民居的大門,通常都是兩扇對開,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。
燃放鞭炮習俗傳說
“年”在古代漢族傳說中是消滅了兇猛怪獸夕的神仙。夕在臘月三十的晚上來傷害人,神仙年與人們齊心協力,通過放鞭炮趕走了”夕“。
人們為了紀念年,把三十那天叫“除夕”,即除掉了猛獸夕,為了紀念“年”,把初一稱為過年。
在此特殊的日子里 河北東圣吊索具制造有限公司攜全體員工恭祝您新春快樂,身康體健,財源滾滾!
|